详细内容
上海便利店“跨界”推进早餐工程建设
2020-09-15 12:24:21 点击量:
以往,经营者在上海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时,只能申请其中一种,要么开便利店,要么开饭店。如今,这道隔阂在上海被打破。记者昨天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借助政策突破,今年8月27日,上海核发首张“跨界便利店”食品经营许可证。
便利蜂店员李亚梅现场制作面条。舒抒摄
上海逸刻新零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西路店的许可证完成变更,主体业态一栏新增“餐饮服务经营者(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这意味着便利店从此也能现场制作加工热食对外销售。
为新业态提供便利营商环境的同时,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却没有丝毫放松。南京西路市场监管所昨天对该店进行首次证后监管,在公示栏内为其贴上最新的监督检查结果“绿色笑脸”。首家“跨界便利店”经受住了考验。
便利店也能吃到煎饼果子
7时30分,北京西路上的逸小兔便利店已经被“烟火气”充满。
“加不加脆片?还是里脊肉,或者烤肠?”两位服务员各自埋头于面前的煎饼台,忙碌地制作着煎饼果子,每一到两分钟出一套,连头都来不及抬一下。
“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逸小兔北京西路店的店长说,拿到新的许可证后,门店可以制售的食品一下子增加了至少五六十款。目前最受欢迎的是煎饼果子、铁板炒饭,还有油炸的油墩子、麻团,这几个品种日均起码都能售出三四十份。
这些新品的旺销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客流,周边不少上班族都闻风而来,想尝试下“跨界便利店”的手艺。
记者注意到,包括米饭在内的所有原材料都是来自中央厨房的半成品,制售前都用独立真空包装放置在冷柜内,拆封后倒入放过油的铁板炒制即可,安全放心。
“我们一直关注这方面的制度创新,口子刚开,就提交了主体业态的变更申请。”上海逸刻新零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拓展公关负责人沈佳红表示,原本经营的食品种类受到许可限制,许多门店的食品制作加工能力其实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在可以开足马力了。沈佳红表示,和三明治等预包装食品的冷冰冰相比,现制现售的早餐更热乎,更有中国味道。相比于传统餐饮门店,便利店有网点数量众多的优势,打通兼营餐饮服务这“最后一公里”后,完全可以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用餐体验,也为便利店开辟了全新的市场,获得了多元发展的新空间。
不再担心“没有桌椅”
以往,便利店要跨界,主要瓶颈就是“没有桌椅”(不提供消费场所及设施)。一些便利店如果兼营餐饮服务,还会碰到餐厨比问题。制售的食品种类增加后,一些便利店会调整、扩大原来的食品处理区,但按照此前的相关规定,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有上限,这些食品处理区调整、扩大后,可能超过上限,在相关许可审批上卡壳。
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的新一轮“早餐工程”建设,是推动便利店跨界的主要动力。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发布《关于落实本市早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食品销售经营者申请从事兼营餐饮服务的,在符合食品制售许可标准后,可以核发相应经营项目。意见还明确,审核各类饭店、饮品店时,允许将取餐等候区、自助取餐柜等面积计入就餐场所面积。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负责人表示,此举让便利店因为没有桌椅或者桌椅太少而不能跨界的问题迎刃而解。
逸小兔北京西路店此次跨界就新增了两个煎饼台、一块炒饭铁板和一台炸品机,而就餐场所面积几乎没有,在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该店用取餐等候区、自助取餐柜等“代替”就餐场所,提交材料当天就完成了许可证的变更。
“放得开”更要“管得住”
而在长宁区,同样也有“跨界便利店”。昨天早上7时45分,在天山路思创大厦上班的吴先生来到大楼一层新开业的“便利蜂”门店,点了一份当天新推出的“现煮面”早餐。付款后不到2分钟,店员李亚梅就将一碗售价8.5元的双拼面交到了他手中,汤面上方铺了一层厚厚的雪菜肉丝毛豆和红烧素鸡的浇头。
这是今年8月上海允许便利店“跨界”经营餐饮服务后,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指导落地的上海首个可现场制作加工热食,并对外销售的便利店。便利蜂思创大厦店也成为上海首家兼营餐饮服务这一经营项目的小型便利店。
然而,要在随处可见的街边便利店吃上热乎乎的现煮面,需要迈过几道坎。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倪佳慧告诉记者,此前便利店只能申请小型超市业态,经营范围只能申请食品销售类的经营许可。而今,在新政策支撑下,便利店的经营面积、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区的面积要求进行了适当放宽。“但门店的准入标准和食品安全的各项要求丝毫没有放松。政府部门要‘放得开’,更要‘管得住’,这样老百姓才能吃得方便、吃得健康放心。”